当时,张璁、方献夫相继成为内阁首辅,都忌惮夏言。不久,二人致仕。而霍韬仍在与夏言争斗。嘉靖十五年(1536年)七月,应天府尹刘淑相被人陷害下狱。刘淑相因自己和夏言的亲戚费完不睦,怀疑是夏言在陷害他,便上书控诉夏言。
而夏言则怀疑是霍韬在暗中主使这件事。于是夏言、霍韬相互指责,最后霍韬被降俸一级。夏言由此更加傲慢,请旨将与自己不和的郎中张元孝、李遂都贬官。
皇子朱载壡出生时,世宗厚赏了夏言,先后加封他为太子太保、少傅和太子太傅。闰十二月,夏言兼任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
嘉靖十七年(1538年)四月,夏言随世宗拜谒皇陵,归途中他的厨中起火,火势蔓延到武定侯郭勋、李时的帐篷。夏言没有独自揽下罪责,因而被世宗责备。
当时,夏言总揽朝政大权,首辅李时、阁臣顾鼎臣都不敢和他相争。同年冬,李时逝世,夏言接替其为内阁首辅。
嘉靖十八年(1539年)正月,夏言因进献祭祀皇天上帝的册表,晋封为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明代以来,不曾有加拜上柱国的大臣,这个名号是夏言自拟的。
当然这是历史上的那位。
夏言这边开挂就是因为大礼仪事件他站到了嘉靖这一边,要是站在杨廷和那边的话估计就碌碌无为一生了。
所以说选择很重要。
其实现在很明显了,除了和杨廷和根深蒂固的人坚定的支持杨廷和了,其他的人态度都是有一些暧昧了。
因为杨廷和现在的年纪已经大了。而小嘉靖这个皇帝才刚刚开始,当然那种老臣除外,那些老臣以杨廷和为首的就想的是保住自己生后的名声了。
看起来大礼仪事件是杨廷和输了,但是他当时退下的时候也差不多都七十岁了,而且杨廷和的名声可是好得很啊!
而现在就有很多官员开始想要接近小嘉靖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首辅杨廷和和小嘉靖现在的矛盾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结束的。
他们想要的是保住自己的名声的人肯定都是寸步不让,而想要升官的那一群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更想要找到小嘉靖,或者直接在后面的事情上为小嘉靖说话,像皇帝表明自己的态度。
说会夏言和严嵩,夏言可是被严嵩给坑了,但是也是自己的心中稍微还是有一点气节,不愿意过于迎合嘉靖,这才被坑的。
严嵩是一个极为聪明的老狐狸。他总能常将冷眼看螃蟹的观察官场和朝廷风吹草动中的一举一动,并且能恰当好处的掌握嘉靖和臣下的心理矛盾,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突破的手段和裂缝。
夏言其实就是严嵩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作为同是江西人的夏言和严嵩,一个是分宜人,一个是贵溪人。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本着从政治层面来讲,都是一流涉政坛高手,唯一的区别就是夏言更多的是从国家大义层面出发,而严嵩来到北京之后就是个人的蝇营狗苟了。从刚刚进入政坛之后,夏言就以敢上书,正直出名。
也就是前面那个理想青年,不过到底这个是不是为了给自己博一个名声,谁也不知道了。
在嘉靖皇帝继位之后,夏言因为自己能写青词的技能立马获得了皇帝的赏识,大家都知道严嵩是个实打实的青词宰相,殊不知夏言在这方面的成名比他更早。
因为嘉靖皇帝十分信仰道教,夏言虽然不信这个,但是因为自己的文笔出色,有时候连皇帝里面智商靠前的嘉靖也经常求着等着夏首辅帮他写青词,在严嵩没有出现之前,双方还是比较和谐的。
夏言虽然自己对于权力的控制欲也是十分强大的,但是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好的,前面的有些事情还是证明出来了,也正因为对于个人权力使用的不恰当,导致了严嵩从夏言的情商和言行上面找出了破绽,最后一把击溃了他的对手。
虽然自己看不起严嵩,甚至在严嵩有一次宴会上,像刘备去南阳三请诸葛亮一般求着夏言来到自己的宴会,当然严老贪在江苏等地都有房子,但是主要还是朝阳群众,核心区有房。
但是因为都是江西老乡,夏言在成为了首辅之后还是推荐了严嵩。因为本来就打心底看不起严嵩,双方又同朝为城,两人的矛盾立马爆发。
首先矛盾的爆发突破点就是明朝历史上着名的香叶冠事件,嘉靖对于道家的痴迷导致他在一言一行上面都想着牛鼻子老道靠拢,甚至认认真真的亲手做出了道教里面的香叶冠并且发给周围的亲信大臣。
严嵩和夏言就得到了其中的两顶,一次偶然的谈话,严嵩发现夏言和皇帝关系其实并不是铁板一块,于是遭到夏言训斥自己不应该做道士,扭头一看严嵩天天带着自己还加了一层青纱保护的冠以后,严嵩在皇帝的心目中好感陡然升起,这就渐渐的宣判了夏言的死刑。
接着,虽然是高官的夏言,但是他的自我保护力是极差的。不久,在朝阳门内上班的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贪赃枉法,收受贿赂,被夏言抓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成范进,开局就中举请大家收藏:(m.ailewx.com)穿越成范进,开局就中举爱乐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