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最后一战(上)
雷伊,李昌国正在处理军务,只见郭子仪、李光弼、李泌、杜甫、高适、岑参他们快步进来,一脸的凝重,不用想也知道有重大事情发生。
李昌国抬起头来,问道:“发生何事了?”
“大帅,监军全军覆没,已经为国捐躯了。”郭子仪犹豫了一下,以沉痛的口吻禀报。
“安禄山死了?”李昌国讶然,猛的站起来。
除掉安禄山,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这是李昌国的既定目标。后来,随着与安禄山的接触,李昌国曾经动摇过,因为他发现安禄山虽然轻天下,还没有下定决心造反。这主要是因为安禄山惧怕李林甫,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依李昌国想来,即使李林甫死了,不是还有自己么?
安禄山对李昌国的惧怕之情只在李林甫之上不在其下,只要李昌国在一天,安禄山就不敢造反。而且,李昌国比安禄山更年轻,李昌国绝对比安禄山活得更久,也就是说安禄山这辈子别想造反了。
再加上,李昌国夺了他的范阳军,让安禄山失去了爪牙,即使他有心造反的话,也是有心无力。是以,李昌国就在想,安禄山其实是个人才,是一员良将,若是能让他忠心为唐朝办事的话,还是不错的。
后来,逐渐发现,安禄山并没有息了造反的心思,虽然他还没有下定决心,这让李昌国再度升起要除掉他的心思。
这次派安禄山出去,就是为了这一目的。当然,李昌国并不是一定要杀安禄山,其实是给他一个机会,若是安禄山没有造反的心思,他就不会贪功冒进,就不会有杀身之祸。若是他还有心思造反的话,那么,他为了自己的权势与地位,必然会贪功冒进,就有可能兵败身死。要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阿拉伯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必然还有不容小觑的力量,若安禄山冒进,战败的可能性更大。
若是安禄山即使侥幸不死,李昌国也会找个借口杀了他,不能再让他活下去了。因为安禄山造反之心不死,留着他是个祸患,整日里防着也让人心烦。
眼下,安禄山死了,一了百了,反倒省了李昌国不少手脚。
“安史之乱”终于不会发生了,李昌国的心终于落地了。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他都死了,安史之乱铁定不会再发生了,唐朝就不会衰败,将继续其辉煌,这是无数后人期盼之事,终于实现了,李昌国的目标完成了。
“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他们都殉国了。”李光弼叹息一声,道:“他说都是好汉。”
若撇开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作乱一事不谈,他们四人都是难得的英雄好汉,如此死了,的确是可惜。对于李光弼他们这些古人来说,他们还不知道这四人的危害,惋惜不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为他们发丧,告诉全军,再向陛下上奏。”李昌国快速处理这事,接着道:“大军立即启程,大张旗鼓西进,进逼麦地那。”
“大帅所虑极是。”李泌大为赞同,道:“安禄山兵败一事,哈里发必然会拿来做文章,我们一定要赶在他做文章之前压到麦地那,减少此事的影响。”
以哈里发的精明,自然是不会错过这事的,他一定会大张旗鼓的宣扬,以此来激励军心士气,打击唐军的所作所为。
眼下的阿拉伯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中,正是需要这种胜利的消息。这场战斗,阿拉伯帝国算不上大胜,不过,为了得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哈里发一定会张大其词,大肆宣扬斩杀了十万八万唐军。
李昌国一声令下,数十万唐军离开波斯境内,按照李昌国的部署,大张旗鼓的朝麦地那开进。
在路上,果然接到哈里发四处宣扬的军报,正如李昌国所料那般,哈里发宣扬的是斩杀了十万唐军,唐军不足虑。
这消息一传开,影响极为巨大,不少正在观望的地区立时偃旗息鼓了,不敢再起义暴动了,那些原本想派人与唐军联络的地区也不敢再派人了。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就为唐军大举西进的消息取代了。
数十万唐军大张旗鼓而西,那是何等的震动?
为了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唐军是精锐尽出,望着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唐军,唐军所过之处是震惊不已,他们这辈子还没有见过如此精锐的军队呢,即使能征善战的阿拉伯军队也没有如此了得。
这无异于一剂强心剂,很快就让原本斗志有些低落的地区斗志很快就恢复了,更有过之。
在路上,李昌国就接到很多地方派来的使者,他们更加恭敬,更加听话,凡事有唐军是从,这效果不错,李昌国大为满意。
唐军这次西进如同秋风扫落叶,异常顺利,没有遇到象样的抵抗。间或有些不长眼的阿拉伯帝国残余势力前来阻止唐军,全被唐军劈成了碎片。
半个月后,唐军离麦地那不过百里之地了,全军上下期盼着立时赶到麦地那,一鼓作气拿下麦地那,灭了阿拉伯帝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天下请大家收藏:(m.ailewx.com)大唐天下爱乐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